一、气象对体育运动的影响 出现以下三种温度、湿度组合时运动员体能难以发挥,可能中暑。 相对湿度为30%,温度为40.0℃。 相对湿度为50%,温度为38.0℃。 相对湿度为85%,温度为30.0~31.0℃。
在正常的温度下,湿度低时对于跳跃运动有利。空气湿度较大时对需氧量大、排汗量大的马拉松、长跑等运动不利。 一般的运动项目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,相对湿度在50%~60%时最为适宜。
短跑和田径运动最适宜温度是15.0℃~20.0℃,相对湿度为50%~60%,风速为0.5~2.0m/s。 中长跑、马拉松项目适宜的温度是8.0~15.0℃,相对湿度为30%~60%,风速<5m/s。 羽毛球运动要求基本无风,相对湿度不大于60%,温度为7.0℃左右。
信鸽竞翔在飞行前方有大风、雷暴区时,严重干扰信鸽导航磁场,信鸽徘徊不前,阴雨、低云影响竞翔成绩。 飞机跳伞运动时如果云底过低,能见度差,对流天气出现,风速过大时飞机无法起飞,跳伞无法进行。 二、部分运动项目对温度的要求 田赛要求温度为20.0℃。 径赛要求温度为17.0~20.0℃。 拳击、柔道要求温度为13.0~16.0℃。 三、风对运动的影响 体育运动受风的影响很大,特别是田径运动。顺风和逆风都会影响成绩的真实性。测算表明,顺风2.0m/s时的成绩会比静风时的成绩快0.16m/s,故有风时的成绩不作为正式记录。 侧风对射击、射箭运动的影响明显。 四、空气负离子对体育运动的影响
空气负离子有解痉挛、促分泌、调解神经系统、提高新陈代谢的作用。环境中存在大量空气负离子,对运动十分有利,有可能出成绩。空气负离子一般分布规律是公园多与城区,山区多于公园。 五、紫外线对体育运动的影响
紫外线有增强蛋白代谢和增强胃分泌、甲状腺、肾上腺分泌和促性腺的功能。气压适当偏低有利于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加。但紫外线强度过大时,会对人体产生危害。一般来说,海拔1500~2000m的高原地区,气压较沿海地区偏低,紫外线偏强,在这里训练和调整,使运动员的呼吸功能、体温调解功能有所提高,也有利于在比赛中出成绩。 天气突变,温度、湿度剧烈变化使运动员难以适应,影响体能发挥。 六、几种不利于体育锻炼的天气 1、不宜在雾中晨练
雾是悬浮于近地面低空的水汽凝结物。市区由于烟囱林立,车马穿梭,凝结物的小水珠内,常溶解了一些有害物质,主要有各种酸、碱、盐、苯、酚、病原微生物等。如果在有雾的早晨锻炼,不可能避免地要吸入这些有害物质,诱发气管炎、咽喉炎、眼结膜炎、鼻炎等疾病。 在锻炼时,由于空气中的水汽较多,不利于肺泡中的气体交换,使有些人出现头昏、头晕等不适现象。
跑步等运动,使肌肉和骨骼的运动加强,提高体内的产热量,需要排汗和散热。由于雾天气压一般较低,空气湿度大,不利于汗液蒸发和散热,会使人体感到闷热和不适。 雾天能见度差,马路上来往车辆、行人多,极易出现意外。 在多雾的地区和季节,清晨不宜在室外进行运动量较大的锻炼活动。 2、晨练不宜早
冬春的清晨,气温低,冷气袭人,如果太早外出锻炼,易受“风邪”侵害,轻者患感冒,重者引发关节炎、胃痛、面部神经麻痹、心绞痛、心肌梗塞和脑中风。
另外,冬春季节,近地面逆温层使空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,特别是早晨6时空气层最为稳定,此时是空气最“不干净”的时段。因此,早晨锻炼不宜过早,一般应在日出前半小时起床,日出后锻炼较为适宜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