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网站预报预警由东莞市气象台发布

台风形成

台风形成东莞市气象局    2020-10-15 21:34:37

       1、台风的形成和结构

       生成台风的条件是大规模的高温潮湿空气。因为空气温度高,湿度大,又热又湿空气大量上升到高空,凝结成雨,并释放出大量热能,再次加热了洋面的空气,洋面又蒸发出大量水汽,上升到高空。这样往返循环,便渐渐形成了一个中心气压很低,大量空气向低压区汇集的气旋中心。

       台风的范围很大,它的直径常从几百公里到上千公里,垂直厚度为十余公里,垂直与水平范围之比约一比五十。

       台风在水平方向上一般可分为台风外围、台风本体和台风中心三部分。台风外围是螺旋云带,直径通常为400-600公里,有时可达800-1000公里;台风本体是涡旋区,也叫云墙区,它由一些高大的对流云组成,其直径一般为200公里,有时可达400公里;台风中心到台风眼区,其直径一般为10-60公里,大的超过100公里,小的不到10公里,绝大多数呈园形,也有椭园形或不规则的。

       台风在垂直方向上分为流入层、中间层和流出层三部分。从海面到3公里高度为流入层,3-8公里高度左右为中间层,从8公里高度左右到台风顶是流出层。在流入层,四周的空气作反时针(在北半球)方向向内流入,愈近中心风速愈大,把大量水汽自台风外输入台风内部;中间层气流主要是围绕中心运动,底层流入现象到达云墙区基本停止,尔后气流环绕眼壁作螺旋式上升运动;中间层上升气流到达流出层时便向外扩散,流出的空气一部分与四周空气混合后下沉到底层,一部分在眼区下沉,组成了台风的垂直环流区。台风气温愈到中心愈高,气压愈到中心愈低。

       2、定义和标准:

       台风是我们过去对热带风暴的统称,因影响我国的热带风暴多移经台湾而得名。同样性质的天气系统,一些国家和地区则将称之为飓风。发生在太平洋上的热带风暴风速超过一定数值后就被称之为"台风",如果是在大西洋上则称之为"飓风",而在印度洋名称就变成了"旋风".,称呼不同而已(为阅读方便起见,以下叙述仍统称为台风。)

       依据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的不同,将其划分为四个级别:热带低压、热带风暴、强热带风暴、台风。具体标准如下:

名称属性
台风(Typhoon)最大风速出现>32.6米/秒,也即12级以上(64海里/小时或以上)
强热带风暴
(Severe tropical storm)
最大风速出现24.5-32.6米/秒,也即风力10-11级(48-63海里/小时)
热带风暴(Tropical storm)最大风速出现17.2-24.4米/秒,也即风力8-9级(34-47海里/小时)
热带低压(Tropical depression)最大风速出现<17.2米/秒,也即风力为6-7级(22-33海里/小时)